「如何变得更加主动」
2024.12.18
挺喜欢的文章,做些笔记,提醒自己平时也要努力做到
很多道理好像说出来大家都会,但老话,知易行难。我自己的主动性并不高,意识到这个问题,尝试去提高。为什么要在乎主动性,我觉得很多时候事情是靠人和人之间的互动构建出来的,主动就有机会,不主动一点机会都没有。但这个事情怎么就这么难。
假设主动性真的有这么好,那为什么大家不这样做?是主动这个事情太难了吗?
说具体点,生活中的主动性意味着什么,可能意味着主动联系朋友活动活动,主动去认识别人。工作中也一样,有没有主动多和同事沟通交流,主动请教,主动分享。
更像是主动当个玩家,而不是NPC。
作者说了句挺好玩的话,随着年纪渐长各方面能力下降,通过主动性来弥补,称之为「实现目标的决心」。凯文凯利说过同样的话,Being enthusiastic is worth 25 IQ Points. 热情相当于25个点的IQ。
# 1. Ask for things. Used to being rejected.
如果想要某个东西,直接去问,被拒绝是最无关紧要的事情。
growth mindset vs fixed mindset
明明想要,却没有说,是什么心态?
害怕被别人议论,害怕被拒绝。人类的原始生物脑,都是集体生活,如果一个人被集体排斥,等同于死亡,这可能就是为什么人是如此的害怕别人的目光,有个笑话是很多人宁愿去死也不愿意当中演讲。但在现代生活中,这个mindset成了巨大的劣势,让别人听到自己的声音,非常重要,也不会有危害。人要克服天性,还是很难的,但这事情值得做,也应该做。
还有一种「我不够好」的心态,害怕被别人发现自己的真实水平。
这恰好是最糟糕的事情,很容易陷入封闭的一个螺旋。改变来自于机会,来自于碰撞,但这种心态会导致不再尝试。
不再尝试才等同于死亡。
要记住,你是玩家,不是NPC。
# 2. Increase your surface area for luck 增加你接触运气的面积
关于运气还是努力的讨论也太多了,最著名的可能还是巴菲特那个中了卵巢彩票的比喻。运气好还是来自于机会,别人试了十次,那比试一次的概率就要多很多。而且后面更容易形成良性循环。
在自媒体时代,增加运气的做法更多了,罗永浩说过,这个时代不再有怀才不遇,有抖音,有B站有小红书。
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自己在做的事情,分享到社媒,that's it.
# 3. Assume everything is learnable 假设一切都是可以学习的
背后其实是信心。
草台班子这词火到方方面面了,我很多时候在想,小学班上的同学,差距再大也不过如此,等中年后,际遇相差之大,是什么造成的?个人努力当然是占了很大一部分,信念可能也占了很大一部分,而各种因素又是互相叠加的,信念,努力,正反馈。
大部分事物都是可以被学习的,不提高深的数学,或多精深的技术,对普通人来说技能能入门就已经够用。我能想到比较明显的两个例子是,上一代中的很多人会说自己学不会开车,还有很多人会说学不会英语。这里有个很常见的陷阱,容易设一个最高的衡量标准,比如英语一定要出口流畅发音好听,否则就先自嘲自己根本没学会,然后就不再学习了。
有时候觉得事情来来回回总会回到最基本那几个心态
有没有勇气,能不能接受现在的自己,能不能接受被嘲笑,有没有信心
事情压不死人,人对事情的恐慌可以压死人。
# 4. Agency has built our world
人类最抽象的技能是,人可以认识到自己的观念,调整自己的观念来和外界互动。
现在很流行MBTI,还有什么J人P人,人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人对自己的认识会反过来作用于自己。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是内向的人,他更可能选择内向,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是个随意的人而非喜欢计划,他更容易选择随行。
“The world is a very malleable place. If you know what you want, and you go for it with maximum energy and drive and passion, the world will often reconfigure itself around you much more quickly and easily that you would think.” Marc Andreesen
“世界是一个非常可塑的地方。如果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以最大的能量、动力和激情去追求它,世界往往会比你想象的更快、更容易地围绕你重新配置。” Marc Andreesen
意识到这个世界可塑,意识到自己可塑,去构建你想要的生活。
文章评论